小儿肺炎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有何特色新华网 [复制链接]

1#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王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参与预防和救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北京医院*委书记叶永安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治疗效果、中药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做出了重点介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清肺排*汤显成效

王伟介绍,清肺排*汤是第一个发布的向全社会推广使用的处方,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于临床急用、实用和效用为导向,紧急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防治项目。在山西、河北、陕西、黑龙江四个省进行了临床的紧急观察。初步观察下来之后,发现清肺排*汤的有效率都在90%以上。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发出了通知,向全国推荐使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救治当中使用清肺排*汤。

清肺排*汤已经纳入了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当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通治方剂。现在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广泛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已经成为了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

专家对十个省市,66个定点单位也进行了病例观察。截至4月12日零时,收治的病人例中,现在已经有例治愈出院,占99.28%。这其中有57例重型患者,治疗效果很不错。这例病例里没有一例是轻症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病例,从这个结果来看,清肺排*汤阻断了患者向危重方面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药能缓解危重症患者症状

叶永安表示,中医药在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起到的作用是,减缓、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促使危重症转为普通症,从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一般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后,这些病人的症状都有明显的好转,其中比如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体现了综合救治能够有效地阻止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以此次治疗的80例重型患者为例,基本上综合治疗的有效率在92.5%。

对于危重症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纠正休克,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状态,并为有些机械通气的患者,也就是插管患者拔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医药治疗讲究三因制宜

仝小林表示,中医和西医的思维角度是不一样的。基于武汉当时的环境的认识,判断新冠肺炎偏向寒湿疫。新冠肺炎既不完全相同于古代的《伤寒论》的伤寒,也不完全相同于明代吴又可《瘟疫论》里的瘟疫,也不完全相同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里面的瘟病,它有自己的特色。疾病根据当地的情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认识。

王琦表示,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可以使用内服中药,佩戴香囊以及口鼻喷剂保护的方法。第一是通过扶正气,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二是通过外用药作用于黏膜,降低接触病*的危险度。三是通过中药的挥发性物质,芳香避秽,改变病*依附的生存环境。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预防方药有明显的抑制病*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香囊佩戴的挥发物质能够刺激血清IgA、IgG水平,提高免疫力。

新冠肺炎作为疫病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和脾,病位在肺和脾,表现为类似于咳嗽、咳痰、喘憋、气促,这是肺的症状。另外是脾的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等,所以新冠肺炎病位在肺和脾。

从病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复期几个阶段。早期比较偏重于“瘀”,中期偏重于“闭”,晚期偏重于“脱”,然后就是恢复期。所以这个病从认识来看,各地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各自的经验,总而言之,治疗新冠肺炎要三因制宜。

王琦介绍,中医药在防治病*性传染病方面重视排*,“排*为先、天人合一”。在治疗新冠肺炎一些方子里有一味药叫*芩,是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多种研究都证实了*芩的抗病*作用。中医还重视三个要素,第一,重视气候环境。第二,重视专病专方和辨证论治。第三个是重视人的体质。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还有很多非药物的疗法,比如针刺、艾灸、八段锦、穴位贴敷、隔物灸、热敏灸、拔罐等等,在治疗上主要针对改善症状。

中医诊疗极具生命力,需加强中医药科研

王伟表示,这次中医药科研工作有三点值得推广的经验。第一点,从经验来讲,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对于推进特别像传染病的这种科研,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面对临床突发新的传染病,临床救治永远是第一位的,临床和科研一体化同步推进非常关键。第三点,前线后方的紧密配合,这两者不能脱节,比如说前方科研需要辅助的东西,后方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支持上去,否则有些方面是断链的。

王伟提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医药抗病*的研究,各方面的力量是不足的。中医药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地域、季节等特点,进行病机的分析,然后进行辨证论治,非常快捷地拿出救治方案,用于临床。

但是西医要进行病*分析,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这时候就赶不及。对于未来的急性传染病,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对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是有好处的。

中国历史上,初步统计有多次大型疫病流行,包括中医的很多典籍,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都是大疫之后形成的,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抗击疫病的经验,有好多著作典籍,所以从这里面进行深度挖掘,在当下和未来有很多重要的价值。

这次清肺排*汤的产生,是得益于葛又文先生在长期治疗流感这种传染病疾病的经验,结合前期对武汉病例的观察分析,也结合了中医的“五运六气”的一些特点,从《伤寒杂病论》里,启用了四个处方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处方。王伟表示,一开始使用这个方子,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最终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方新用,中医的理念和诊疗模式有极强的生命力。

从这一点启示,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非常独特的,跟现代医学有很大区别。但是,对这种诊疗模式的深入系统的研究,依然非常不够。建议将来在国家的重大科技项目部署里面,应该把辨证论治的科学规律、科学基础进一步深化研究,将对发展中医药能够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