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55931.html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收治率治愈率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等相关情况。
医院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指出,当前湖北特别是武汉,最大问题是不断增多的病人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建立和实施医院,是最大限度的扩充收治患者的容量,避免一些确诊的患者在家庭或者在社会上造成对其他人员的感染,提高患者的收治率。
在医院,收治的都是确诊的轻型患者,而且会排除流感等其他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不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当前,最大化地扩充容量,医院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主要是为了降低感染率。同时,在医务人员当中还配了一些心理、精神方面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一些心理的支持和疏导。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王贵强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王贵强表示,医院在现阶段能够分流病人,保障病人充分隔离、避免感染,同时也能进一步发现潜在的变重的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第五版诊疗指南把疑似病人的诊断标准放宽了,目的是更好的发现那些传染源,及时隔离,同时也能够让这些病人及时得到治疗。基于这种情况,可能疑似的病人会有增加,轻型的病人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发烧,这样的病人可以在方舱医疗条件下进行隔离和治疗。而且有一系列的办法来控制那些可能变重的人进入到医院,比如要筛查流感,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这部分人群,会放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保证病人得到有效治疗,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群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隔离,避免再次造成疾病传播。
新型冠状病*是否存在母婴垂直感染传播?
王贵强:目前这个数据还不充分,因为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分泌物等会和新生儿有接触,这种接触传播可能性更大。从目前来看,冠状病*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个别在肠道中可以查到核酸。血液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并不高,如果是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屏障这种母婴传播,血中病*要很高才可能造成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定论,初步判断新生儿接触感染的可能性更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出门要不要戴手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表示,戴手套的目的是减少手的污染,对普通民众来讲,戴一般的手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戴乳胶手套,不管戴不戴手套,都不能替代洗手。
安检时取下口罩会不会被传染?
吴尊友:在安检过程中,人脸识别需要短时间取下口罩,在这么短的时间取下口罩一般不会造成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安检场所也设置了一定的安全距离线,安检结束后很快戴上口罩,一般不会造成传播。
与人接触15秒就能被感染?
吴尊友:有新闻报道中提到没有戴口罩15秒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这关键在于和病人的距离及是否采取措施,新型冠状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像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会有飞沫,如果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你近距离和他接触,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是容易发生感染的。在疫情没有控制以前,去人员集中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出院病人中有多少是重症患者?
郭燕红:截至2月6日,已经累计出院名治愈的患者。根据之前对多名出院患者的病例和诊疗情况分析显示,在治愈出院的病人当中,既有轻症也有重症患者,多例治愈出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0天左右。对治疗方法的总结发现,一些抗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特别是中医药的使用,都有很好的效果。
王贵强:根据小样本数据,出院病人中6%是重症患者,不到1%是危重症患者,这也提示重症病例和危重症病例通过合理的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出院的。我们现在有专家团队驰援武汉,尤其是ICU的,都是整建制承包ICU病区,同时也配备了足够量的ICU护士。今天上午北大一院有一个80人的团队,主要是ICU医生、ICU护士到那边去支援,我想会大大降低危重症病例的病死率,提升治愈率。
密切接触者拒不隔离公安机关将强制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要准确的、及时地追踪到这些密切接触者,一方面需要一线的流调人员进行大量、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二是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三是需要基层社区组织、基层医疗卫生组织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的配合。对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发现以后实行集中的医学隔离;如果拒不执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措施。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就是14天的潜伏期,14天之后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就可以解除医学观察。
核酸试剂是否充足,如何缩短诊断时间?
王贵强:核酸检测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感染最关键的确诊手段。早期发现病人,隔离病人,同时使需要治疗的人得到有效地治疗,这都有赖于核酸检测,新的诊疗指南方案对武汉地区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就是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来之前,临床符合新型冠状病*肺炎的表现叫临床诊断,目的也是希望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治疗,避免因为核酸诊断滞后影响到临床的干预和治疗,影响病人的生存率。综合来看,现在核酸检测的能力明显提升,核算检测的试剂是充足的,足够使用。近期在武汉地区,包括全国各地,核酸检测都不是问题。
武汉ICU专业医生和护士数量不足问题有没有缓解?
郭燕红:在武汉,在对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专业人员资源的需求缺口是比较大的。武汉地区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人员已长期连续工作一段时间,身心疲惫。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武汉的驰援力度在不断加大,总的医护人员支援力量已达多人,其中有多名医护人员都是重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在重症监护的病区,护士担负的工作非常重要。在增强重症力量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增派ICU的护士,包括第一批是人,后来又不断增加,现在在湖北和武汉工作的ICU护士已经多人,今天还要派出十几支队伍,也是ICU的医护力量。其实,除武汉以外的一些地市,医疗资源和病人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
院士团队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郭燕红: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团队都在一线,重点一是加强重症、危重症和疑难病人的会诊、诊治和指导;二是协助修订诊疗方案,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指导全国的医疗救治工作;三为疫情的防控提出科学的判定研判和建议,完善疫情相关防控措施。此外,这些院士还为科研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尽快将科研攻关的成果应用到临床,有利于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王贵强:院士团队做了很多工作,如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增加的一些新的内容,包括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液净化等,这些新的诊疗技术,结合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会进一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重症患者不单纯是病*性肺炎的问题,还有很多基础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多学科的专家团队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李俊霞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