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347381/11月16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河南省儿童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以进一步做好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工作。
河南省儿童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
年11月3日以来,我省出现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本轮疫情最大特点为儿童患者比例较高。根据儿童新冠肺炎临床特点,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等特殊体质及我省气候特点,参考《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制订本方案。
儿童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病”范畴,病因为疫戾之气(新型冠状病*时邪)。由于小儿特殊体质,病性多属湿邪,有寒湿、湿热之分,寒湿占比较低且多在疾病早期,湿热占比较多。临床表现多以中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乏力为主,或伴咽痛、呕吐、腹泻、纳差等症候,初期可有流清涕,很快转为稠涕或*涕,大部分患者直接表现为热象。目前我省儿童患者多为普通型和轻型,少数为重型。
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与成人相比无特殊,具体参照《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
二、病因病机及特点
儿童患者病因病机和特点有其独特性,我省本次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中医病因为疫戾之气(新型冠状病*时邪),病性多属湿邪,有寒湿、湿热之分,湿热证明显多于寒湿证。早期或体质偏寒者多表现为寒湿,寒湿多在疾病早期且短暂,中期或体质偏热者多从化成湿热、热盛蕴*而成湿*。病变脏腑以肺为中心,涉及脾胃。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天,多为37天。
儿童病例由于特殊体质,症状相对成人较轻。结合我省本次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多数仅表现为流涕、低热、轻微乏力、轻微咳嗽。部分患儿无任何症状,或者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目前尚未发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较重的患儿。
(二)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
参照《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
参照《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
五、中医药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寒湿和湿热,辨轻症和重症。寒湿和湿热:寒湿证除出现咳嗽、发热外,可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舌质淡,苔白腻等症状和舌脉;湿热证除见咳嗽、发热等症状外,伴有恶心、呕吐,纳呆,舌质红,苔*腻等症状和舌脉。轻症和重症:病程短,热势低,咳嗽轻,精神可者多属轻症;高热,咳嗽重,胸闷,精神差或烦躁者,多属重症。
(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儿童体质特点和发病规律,证实湿热居多,给予清热解*、宣肺祛湿之法。患儿早期或者体质虚寒表现为寒湿之证者,给予宣肺祛湿之法。方中剂量为6~14岁儿童用量,其他年龄段酌情加减。
(三)证治分类
1.轻型/普通型
(1)湿热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河南中医院院内制剂热咳散合达原散,分别对应《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及《温疫论》达原饮)。
症见: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汗出,咳嗽有痰,胸闷气促,身重乏力,少气懒言,喘憋,便溏而粘滞,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肺止咳,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药用:炙麻*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g、葛根10g、北柴胡10g、姜厚朴6g、炒槟榔10g、草果仁6g、麸炒薏苡仁20g、*芩片10g、浙贝母10g、番泻叶5g、炙甘草6g。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感颗粒(儿童装)、清宣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
(2)寒湿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薏甘汤合《温疫论》达原饮加减)。
症见:恶寒发热或无热,无汗,干咳气促,倦怠乏力,身重,纳差,胸闷,或呕恶,便溏,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治法:宣肺和胃,解表祛湿,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薏甘汤合达原饮加减。药用:生麻*6g、炒苦杏仁10g、薏苡仁20g、苍术15g、陈皮10g、半夏曲10g、藿香10g、厚朴6g、草果6g、槟郎10g、贯众10g、炙甘草6g。
中成药:寒湿者可合九味羌活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咳嗽著者予三拗片等。
2.重型/危重型
(1)热*闭肺、燥结大肠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合《肘后备急方》*连解*汤加味)。
症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大便干,舌质红,苔*厚,脉洪。
治法:清热解*开肺、通腑泄热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连解*汤加味。药用:炙麻*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60g、瓜萎10g、生大*6g(后下)、葶苈子10g、桃仁10g、柴胡15g、*连3g、*芩10g、栀子10g、甘草6g。
中成药:血必净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热*宁注射剂。
(2)内闭外脱证(方剂来源:《妇人良方大全》参附汤合《局方》苏合香丸《温病条辨》安宫牛*丸加味)。
症见: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清心开窍,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苏合香丸或安宫牛*丸。药用:人参3~6g、黑顺片3~6g(先煎)、山茱萸12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丸。
安宫牛*丸:小儿3岁以内一次1/4丸,4岁至6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苏合香丸,遵医嘱。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3.恢复期
正虚邪恋证(气阴两伤,余热未清)(方剂来源:《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合《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味)。
症见:低热,咳嗽,少痰,倦怠乏力,口干,咽痛声嘶,自汗或盗汗,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淡竹叶10g、生石膏20g、法半夏6g、陈皮6g、砂仁6g、甘草6g。
中成药:*龙止咳颗粒、养阴清肺口服液及生脉饮等。
六、中医特色疗法
可采用穴位贴、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同时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促进恢复。
(一)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穴位贴敷:发热者,釜底抽薪膏,组方:吴茱萸15g,胡*连9g,大*9g,生南星15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双涌泉穴,每次4~6小时,一日一次,连续4~8天,下同;热咳者,咳喘1号,组方:桃仁20g,杏仁20g,栀子10g,生南星10g,鱼腥草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膻中穴;寒咳者,咳喘2号,组方:麻*20g,白果仁20g,细辛6g,五味子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膻中穴;呕吐者或咳嗽痰多者,吴矾膏,组方:吴茱萸10g,白矾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双涌泉穴。
耳穴压豆:把王不留行籽贴在6mm×6mm方块胶布的中央,然后用镊子夹胶布的边取胶贴在已消*的选好的耳穴上,咳嗽者压肺、胃、大肠,发热者压交感、肺、胃。注意:每次贴压时间为5~7天,每次用1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嘱贴敷期间每日自行按压2~3次。
(二)趣味中医保健课堂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课程内容:
根据患儿体质,结合四季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脏腑养生(脾更好助生长、养肺才能少咳嗽、疏肝培养好情绪等)、认识药食同源中药(薏苡仁、杏仁、粳米、怀山药、大枣等)等几个方面讲解中医养生知识。结合当天餐饮食材安排课程内容,增进患儿食欲的同时丰富患儿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中医导引
1.呼吸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由康复治疗师指导。
注:呼吸操是通过呼吸的方式来以形引气的运动方式。它来源于五禽戏中的鸟戏,可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以及强身健体提高活动能力,有利于帮助患儿康复。
2.扶阳助长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由康复治疗师指导。
注:扶阳助长操是以扶阳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生动形象,简单易学,通过调意、调气、调形,以意领气,以气动形,动静结合,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从而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考虑到患儿每天生活在封闭病房里,缺乏户外活动,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每日练习扶阳助长操,辅助患儿体格生长。
(四)心理支持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由心理治疗师负责。
可选择绘画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工娱疗法、游戏治疗、心理剧等心理疗法进行心理支持。
对情绪不稳定的患儿采取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支持,帮助家长及患儿进行情绪管理,建立康复信心。
(五)康教结合
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考虑住院患儿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任务,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根据孩子的需求,做一些学业知识的复习与预习,利用多种形式帮助患儿辅导功课(如高年级患儿可提供电脑上网课、小学低年级患儿学习拼音、算数等)。
七、西药治疗
参照《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
八、出院标准及出院后注意事项
参照《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
九、预防调护
(一)新型冠状病*疫苗接种
按有关要求执行。
(二)健康儿童中医预防方、食疗方
1.正常体质(不属于气虚、痰湿体质者,多属于正常体质):金银花10克、绿豆15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0克、绵马贯众3克。
2.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汗出尤其是白天或运动后,乏力,纳差,大便溏):太子参10克、生*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3克。
3.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偏肥胖,乏力,口粘或口臭,大便粘滞,舌苔厚腻):藿香10克、生薏苡仁10克、苍术6克、法半夏6克、茯苓10克。
煎服法与疗程:水煎分2~3次服;1岁以下,每日1/3剂;1~3岁,每日半剂,3~14岁,每日1剂。疗程:6天。服药期间禁忌生冷、荤腥油腻。
4.食疗方
薏苡仁杏仁山药粥
配方:薏苡仁60g,杏仁(去皮尖)10g,粳米50g,怀山药30g,大枣10枚。
制作:上药洗净,入锅加水煮至半熟,后放入杏仁煮成粥。
用法:粥成可加入少许白糖、蜂蜜,以矫口味。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止咳。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