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孩子,以前镇静没事,为何后来一镇静就 [复制链接]

1#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儿科蜡笔小新医学界儿科频道收录于话题#小儿科大病例20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发绀?

编者按

「小儿科,大病例」是医学界儿科频道推出的全新病例学习模式,以严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对病例进行层层剖析、刨根究底,带你逐渐接近疾病背后的「真凶」。每一层分析到了转折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解答,然后再进入下一层次的推理和思辨。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模式」的病例学习,让读者零距离接近临床实例,让读者养成「学院派」临床思维,相信将对临床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全文字左右,阅读需要10~15分钟。

乐乐是个可怜的孩子,2年余前诊断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缓解,4天前复查骨穿发现复发。为了评估颅脑组织是否受到白血病的侵袭,入院后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生了惊险且蹊跷的一幕,着实把家人和医生都吓出一身冷汗。

笔者相信,看完这个案例,你将会掌握发绀的分析方法以及对血气分析的解读有重新的认识。

1

以前镇静没事,为何现在有事?

在门诊复苏室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后,乐乐出现了口唇紫绀且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最低至60%,持续约十分钟,当时心律50-66bpm,呼吸22次/分,予中流量面罩给氧后症状恢复缓慢,吸氧下脉氧波动在96%~97%。

医生觉得很奇怪,乐乐之前也吃过很多次镇静药,甚至还经常用静脉使用镇静药,都没有问题,为什么这次会出现这种问题?

镇静后出现发绀,医生很容易就想到心肺疾病,但是这类疾病一般是运动后加重,而不是镇静后加重,而且医生进一步给乐乐做了肺部CT、心脏彩超和心电图,都没发现太大问题。

和镇静有关的发绀,还容易让人联想到镇静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在镇静之后缺氧。但是,磁共振检查也仅仅是提示髓鞘化延迟而已,并没有发现太严重的病变。

更为蹊跷的是,以前多次镇静都没有出现发绀这种情况啊,唯独这次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难道发绀和镇静无关,另有其他原因?

由于病情需要,乐乐再次接受骨髓穿刺术,术前给予镇静镇痛,再次出现上述发绀的情况,又是一波抢救。于是,医生判断,乐乐的发绀和镇静有关系。

但是,就算镇静和发绀有关系,为什么之前不会,现在会呢?着实令人费解。

2

追问病史会有意外发现吗?

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乐乐这段时间来活动如常,发绀并不会在活动后出现或加重。但是,仔细端详乐乐的面容,安静不吸氧的情况下,她的颜面轻微发绀,要不是因为有两次严重发绀发作,这种微小的改变还真看不出来。

医生用仪器测量了乐乐的指脉氧,安静不吸氧情况下,她的血氧饱和度在92%~94%,正常人这一数值通常在94%以上,多数在98%~%。

但是,医生给乐乐做了血气,却又奇怪的发现,她的血气分析显示基本正常,氧分压稍高15.26%,氧饱和度正常。血气氧饱和度正常,指脉氧却稍低,是什么原因呢?

从这个异常的现象,再结合镇静后出现发绀,是否能明确病因?如果你生理学学得比较好,那么到这里可能诊断可能已经很明显了。

为了更好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大家更加掌握病例分析的策略,我们不妨两条线,齐头并进来分析病因。一条线以发绀为线索,另一条线以血气分析角度。

3

完整的资料,你是否知道病根在哪里?

在分析之前呢?我们补充完整资料,大家先根据这些资料自己分析一遍,再跟着笔者的思路走一遍。详细资料如下:

■(一)病史

学龄前女童,急性起病:

主诉: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年余,骨髓复发4天。

现病史:约2年前因“反复发热10余天”至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于-11-08开始按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急淋多中心协作组方案(CCCG-ALL-)方案化疗,涉及化疗药物详见下图。

图1:患儿化疗的药物及时间表

同时先后予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氨苯砜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化疗过程中患儿曾有三次肺部感染,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卡泊芬净等抗感染治疗后好转。4天前因骨髓复发入院。

入院日期:-9-14。

家族史:患儿母及姐有口唇颜色较深,具体不详。

初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

■(二)体格检查

体温(T):36.6℃,脉搏(P):次/分,呼吸(R):24次/分,血压(BP):86/50mmHg,安静下未吸氧的氧饱和度92%~95%。

神志清,精神、反应可,表情活泼,口唇、甲床稍肤色深,右下肢可见陈旧性皮疹,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稍膨隆,肝肋下4cm,质软,脾肋下3cm,四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CRT小于2s。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1./L、骨髓有核细胞(ANC)0./L、血红蛋白(HGB)g/L、血小板(PLT)220/L;

动脉血气分析:PH7.,PCO24.76kPa,PO.26kPa,碱剩余(BE-)2.8mmol/L。(未吸氧下)

脏器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3U/L,谷草转氨酶(AST)23U/L,白蛋白(ALB)43.9g/L,总胆红素(TBIL)3.4μmmol/L,血尿酸(UA)μmmol/L,肌酐(Cr)18μmmol/L,肌酸激酶(CK)92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U/L;

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

肺部CT: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散在斑片模糊影较前减少;

头颅MRI:双侧脑室后角周围小片状影范围较前缩小,考虑髓鞘延迟成熟区,请随诊复查。

4

病史小结,是否能发现破绽?

我们一起小结一下病史:

学龄前女童,急性起病。

主诉: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年余,骨髓复发4天。

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表现为多次在镇静后出现发绀,而此前曾使用相同的镇静方法,并未发现这种情况。

此前,化疗过程使用多种化疗及抗感染药物,患儿曾有三次肺部感染;予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氨苯砜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患儿母及姐有口唇颜色较深。

查体:口唇、甲床稍肤色深。动脉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未见异常。肺部CT:左肺斑片影较前减少;日常活动安静不吸氧状态下,颜面轻度发绀,血氧饱和度92%~94%。

5

第一条线索:以发绀病因为出发点

发绀是儿科常见症状,多见于黏膜、皮肤较薄处及毛细血管丰富处,如口唇、鼻尖、两颊及指甲等。

是不是真的发绀?

以发绀为出发点,发绀的本质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患儿在镇静之后,血样饱和度下降,是真的发绀。

发绀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

安静不吸氧状态下,颜面轻度发绀,血氧饱和度92%~94%;镇静后发绀加重。因此,考虑持续性发绀,镇静后加重。

病变器官定位在哪个?中枢神经,

心脏还是肺脏?

1.中枢神经异常引起的发绀

患儿多次发绀发生在镇静之后,要注意镇静引起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兴奋性改变导致的发绀。结合患儿有白血病、化疗及复发病史,要警惕继发实体肿瘤导致的神经压迫,但是患者头颅MR检查未见异常,不考虑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所致的发绀。

2.心源性发绀

心源性发绀主要分3种情况,即结构异常、泵血功能异常和心电异常。

第一种是结构异常(分流)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升高,导致发绀。这种情况下非发作时经皮血氧饱和度多有下降,且血气可表现异常,多为持续性伴间歇加重。如法洛四联症等右向左分流型先心或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等发绀型先心。

心脏结构异常,体格检查常有心脏杂音,似乎不支持结构异常导致的发绀。而且,这种多为先天性,患儿此前镇静不会出现发绀,近期才出现,因此不支持这类疾病。

第二种心源性发绀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的发绀,见于心力衰竭EF值下降的病人,病例资料并没有提供患儿心衰的任何表现,似乎不支持。但是,患儿化疗使用的柔红霉素和去氧柔红霉素具有心脏*性,要警惕药物性心肌损害导致泵血功能异常。

不过,患儿并没有任何心衰的表现,平时活动也没有受到影响,因此不考虑药物导致的心力衰竭,导致的泵血功能受损及发绀。

第三种心电异常所致的发绀,这种发绀为发作性,如III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导致发作性心跳减慢,经由心脏泵入肺脏的血液不足,从而引起发绀。患儿在镇静后心率下降至50-66次/分,要警惕由于镇静诱发原有心律失常的发作。

患儿心电图检查,未能支持这种心律失常改变。建议心肌酶谱,必要时行24小时心电图检查、阿托品试验或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排除上述3种情况的心源性发绀。这种发绀又随机性,而患儿每次都在镇静后发生发绀,一般情况下从未发生,不支持心电异常导致的发绀。

3.肺源性发绀

肺源性发绀,常见的机制包括两种,即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

如果是换气障碍,常见于肺内动静脉异常交换,如肺内动静脉异常血管畸形、肝肺综合征和肺间质纤维化,这种病因所致的发绀,通常具有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为先天性血管异常或有基础疾病进行性加重。

这种情况,动脉血气通常会有所提示,即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会升高;如果是药物或化疗相关,多有肺间质改变,患儿肺部CT只是提示轻微异常。因此,从目前的临床资料看,患儿不符合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发绀。

另一种肺源性发绀是通气障碍导致的。患儿首次(首发情况很重要)发绀发作发生于MR检查镇静之后,此后多次发绀发作均与“镇静”之后。镇静可导致呼吸肌兴奋性下调,从而导致呼吸肌无力,即“泵衰竭”,进一步导致发绀。

结合患儿白血病化疗及多次肺炎病史,要考虑慢肺可能,但是从肺部CT检查看,肺部病变并没有明显气道结构该表导致的肺通气变化。

4.家族史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病例资料提示“患儿母及姐有口唇颜色较深”。我想到一组罕见病——遗传性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异常。包括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高和血红蛋白亲和力降低的遗传性疾病。前者如红细胞缺陷、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活化突变、特发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后者如堪萨斯血红蛋白病(HbKansas,堪萨斯)。

这种情况的发绀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偶尔测到血氧饱和度下降。此病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血红蛋白并测定全血P50,或基因检测判定。但是,通常而言,出生就有,也不会有这种“以前不会,最近才会”的变化过程,因此也不支持。

5.那么,会是什么问题引起的发绀呢?

回到发绀的定义,发绀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血液中还原Hb增加(真性发绀),当患儿血循环中还原型血红蛋白>50g/L即可出现发绀,比如上述心脏、肺脏和神经源性发绀,都属于这类疾病。

另一类为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又称,假性发绀),当患儿血循环中高铁血红蛋白>30g/L,或硫化血红蛋白大于>5g/L时发绀。高铁血红蛋白多见于食源性发绀,如进食变质食物、腌制食品导致亚硝酸盐中*。这类病通常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询问病史,患儿并没有进食此类食物,发病过程也不相符。

我们注意到,为了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儿长期服用氨苯砜。氨苯砜为氧化性药物,可导致患儿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可导致紫绀。

患儿查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显著升高;停用氨苯砜后30小时,紫绀症状消失,Met-Hgb定量下降到正常范围;再次服用小剂量氨苯砜,Met-Hgb定量轻度升高。

上述三个证据,足以支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gb)”的诊断。

6

第二条线索:氧解离曲线和血气分析方法

该病例来自于我院血液肿瘤科,揭晓答案之后,主持人认为,诊断并不完美。为什么呢?

主持人说,Met-Hgb的血氧饱和度应该是正常的,但本病例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并且,在停用氨苯砜之后,血氧饱和度也逐渐上升到正常,患儿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氨苯砜是否引起除了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之外,其他器官的损伤?

这正是我们要说是第二条线:氧解离曲线和血气分析。

主持人说,本病氧饱和度应该是「正常」的。但是,她只说对了一半,她这个结论大概是查了文献得来的结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文献报道的一个案例:

18岁女童,有呼吸短促恶化7天病史。无发热、胸痛、咯血、端坐、心悸史。患者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继发于一种未分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背景,为此她在过去5年一直服用氨苯砜和强的松龙。

救护车医生发现她缺氧(脉搏血氧仪),氧饱和度为84%。她开始吸氧,然后被送到了急诊科。全身检查正常。她的动脉血气标本呈“巧克力”色,分析(6L/min氧)显示PCO.2kPa(正常11~14kPa),PCO23.6kPa(正常4.6~6.4kPa),碳酸氢钠23.9mmol/L(正常22~29mmol/L),血气氧饱和度95%。

她呼吸急促,紧急呼叫了重症监护小组,并计划为她插管;当医疗小组对她进行复查时,他们注意到她的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她的高铁血红蛋白水平为14.4%(通常小于1.5%)。认为她的症状继发于氨苯砜继发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推迟插管,并给予亚甲基蓝。动脉血气定期监测显示高铁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

这也是一例长期服用氨苯砜导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主持人说的氧饱和度正常,指的是吸氧后血样饱和度正常,还是动脉血气里氧饱和度正常?

实际上,此病的特点,指脉氧饱和度低下时,血气分析里的氧饱和度可以完全正常。这是因为,血气里的氧饱和度检测通常是采用间接法,即根据氧分压间接计算而来,而非实测值。

血液里的氧气,分为物理溶解的氧气和化学结合的氧气,血气中的氧分压体现无力溶解的氧气张力,而氧饱和度体现化学结合的氧气含量。下面这段话,重点学习!

血气分析里氧饱和度的检测,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多数实验室采用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氧分压,根据氧解离曲线计算出氧饱和度,此为计算值而非实际测量值。更为准确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Co-Oximetry),为实测值,能准确反应血氧饱和度数值,且能测出血液中异常的血红蛋白,比如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

怎么区分呢?如果血气单里不标注方法,那可能不得而知,规范标注是话如果写为“SaO2%”则为实测值;如果写成“SaO2c%”则为计算值,多了个小“c”。这个小“c”意思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