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丸爷爷顾方舟31岁临危受命,被周总理质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丨强帼置业

编辑丨强帼置业

31岁临危受命,用43年时间将脊髓灰质炎彻底赶出中国;携儿子以身试药,用一颗糖丸成为千百万国人的童年记忆;一生为一件事奋斗终生,临终遗言感动无数国人;年被《感动中国》评为“一丸济世德”;同年9月又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此人究竟是谁?又做了什么事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又说了什么样的遗言?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年,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国内局内正值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顾方舟出生在中国上海,然而没多久,还在襁褓中的他就被母亲带回了宁波老家。

儿时的顾方舟,生活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温饱有余,不必忍受饥饿之苦。

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在顾方舟年仅4岁时,全家唯一的劳动力——父亲便不幸病逝,病因是“黑热病”,传染病的一种。

当时黑热病主要肆虐在非洲,由于顾方舟的父亲在天津海关工作,需要对一艘来自非洲的货船进行检查,这才不幸染上恶疾。

父亲病逝后,小小年纪的顾方舟就饱尝世间冷暖,在学校要忍受同学的嘲笑,回到家还要忍受饥饿的折磨。

母亲为了养活孩子,执意不愿改嫁,而是跑到杭州去学习助产。

因为当时中国的助产士并不多,所以学成归来后可以轻易找到一份工作。

就这样,原本是全职太太的母亲,拿着父亲的死后赔偿的保险金来到杭州,看着全是英文的书籍一点点学习,最终凭借超凡的毅力,成功获得“助产士开业执照”。

很难想象得到,顾方舟的母亲为了养家,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努力。

母亲离开后,顾方舟就开始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好景不长,宁波突然爆发一种急性腹泻传染病——霍乱。

受限于当时医疗技术的不发达,“霍乱”的病死率极高,许多人因此失去性命,顾家的邻居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邻居的灵堂就设在家里,年仅5岁的顾方舟对传染病这种东西并不了解,于是四处乱跑,不料意外跑到灵堂受到感染,最后得了霍乱。

所幸当医院,外婆就每天带着顾方舟前去,通过天天在屁股上打针,没想到还真的给救回来了。

也正因此,顾方舟的内心早早便埋下了治疗传染病的种子,但真正让他坚定内心从医志向的还是母亲的一句话。

在外婆的养育下,顾方舟渐渐长大,母亲也从杭州回到宁波,随后拖家带口移居天津。

在这里,母亲顺利成为一名助产士,医院病房内忙得不可开交。

闲暇之余,母亲常常教育道:“好好上学,将来考上医学院,去当个医生,这样人家都是来求你治病的,你不需要去求人家。”

我国旧社会时期,助产士虽然能够帮孕妇进行接生,但并没有权利处理难产,包括一些并发症同样无法处理,所以必须去求助医生帮忙。

正是受够了低声下气求人的日子,母亲才会教育顾方舟成为一名医生。

而本就对学医有着强烈念头的顾方舟,内心想法也更加坚定,他要为母亲争口气,听妈妈的话去当一名行医治病的医生。

遇到改变人生轨迹的老师

年,刚满18岁的顾方舟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并选择了医学系进行攻读。

然而后来他所选择的方向,并不符合母亲的期望,而是与之背道相驰。顾方舟之所以违背母亲的意愿,主要原因来自于一个人,那就是严镜清先生。

严先生生于年,医院,先后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开始在北大医学院担任教授,同时也是教顾方舟公共卫生知识的老师,他的出现成功改变了顾方舟的人生轨迹。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公共卫生状况可以说惨不忍睹,厕所沿河而建,生活废水随处泼洒,工厂污水排进河流,种种乱象导致疾病盛行,群众死亡率高居不下。

严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鼓励学生为祖国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希望将来的中国,会是一个繁华富饶且干净整洁的国家,而不是重蹈中世纪欧洲的覆辙。

在严镜清先生的影响下,年顾方舟从北大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公共卫生研究事业的方向。

我没有选择当医生,我选择走公共卫生的道路,公共卫生里边还有一门微生物学,因为传染病都是由细菌、病*这些微生物引起的,当医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从事公共卫生,却可以让千百万人受益。

顾方舟的这段话,既是对母亲期望的一个回答,也是对祖国未来的负责表现。

正如鲁迅所说的:“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祖国需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那么顾方舟就将“公共卫生发展”作为自己的“路”,并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后来“走路”的人多了,我国公共卫生的事业也渐渐发展起来。

那么他又是如何走上脊髓灰质炎治疗之路的?

投身对抗脊髓灰质炎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急需大量优秀人才投身祖国建设中,为此特意派出名青年前往苏联留学,顾方舟就是其中一位。

年,时年25岁的顾方舟前往苏联学习,经过4年时间,最终以优异成绩取得苏联医学科学院的副博士学位。

年,顾方舟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开始继续在祖国的建设中发光发热。

可就在这个时候,江苏南通突然爆发一种疾病,全市余人接连瘫痪,人死亡,发病人群多数为儿童。

紧接着病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蔓延,其速度相较于年的新冠肺炎都不遑多让,这种病就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

一时间,老百姓们纷纷谈之色变,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唯恐避之不及。

即便如此,许多孩子依旧难逃病魔*手,沦为终身拄拐的残疾人。

在脊髓灰质炎肆虐的那几年,国内除了一些极个别的专家外,多数人对这种病一无所知,只能根据有限的发病症状进行判断、诊治,从而导致很多误诊,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结果就是进一步扩大脊髓灰质炎的影响。

等顾方舟来到江苏南通时,拄拐儿童已经在街上随处可见,无医院里苦苦哀求,最后还是失望而归,不是医生不愿救,而是不会救!

此情此景让顾方舟意识到,眼下能够拯救中国的唯有疫苗,而且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疫苗。

年3月,顾方舟被再次派往苏联学习,临行前还被周总理委以重任,要求此行回来必须将中国的脊髓灰质炎问题彻底解决。

就这样,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带着一组4人团队前往苏联。

当时的世界上,美苏两国已先后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但分为两种,一种是减*活疫苗,另一种是死疫苗(灭活疫苗)。

经过了解,死疫苗在美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不仅安全性可以保障,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唯一的缺点是成本过于高昂。

要知道,脊髓灰质炎一共分为三型,分别是脊髓型、延髓型、脑型,每一型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的症状。

而美国所研制的死疫苗也是对应分为三针,每打一针就会预防住其中一型,也就是说,需要连打三针,才能够彻底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感染。

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来看,死疫苗并不符合“人人都用得起”这一概念,那么就只剩下减*活疫苗可以选择了。

减*活疫苗不仅生产过程简单,成本相对低廉,效果也十分显著,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但它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减*活疫苗?其实就是通过特殊处理,改变病*本身的结构构造,使其弱性减弱,但保持抗原体的活性。

当活疫苗进入人体内,不仅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反而会触发人体的免疫机制,从而达到长期乃至终生的保护作用。

可当时的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在研制出来后,并未进行过临床试验,它的安全性还存在质疑与争议。

这也就导致了,如果贸然使用减*活疫苗,很有可能出现“返祖”现象,使它再次恢复原来的致病能力。

经过不断商议,顾方舟最终选择走减*活疫苗的技术路线,这一抉择也得到了我国卫生部的赞同和支持。

年12月,顾方舟带着苏联导师赠与的减*活疫苗原液返回国内,随即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遭周总理质疑,携儿子以身试“*”

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刚建立不久,国内正值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卫生部批准,顾方舟带人来到云南昆明,并在这里成立了生物研究所。

四季如春的季节,人迹罕至的山林,除了顾方舟一行人,这里就剩下一只又一只的猕猴。

房子没有,顾方舟带人一砖一瓦地盖;水源没有,顾方舟带人一桶一桶地提;冰库没有,顾方舟再带人将实验材料带到山下肉联厂那里。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许多人都产生了退出的想法,为了稳定*心,顾方舟又拖家带口,直接将户口从北京迁到云南昆明。

不久后,当顾方舟的团队正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周总理在去缅甸访问的途中路过,特意来到顾方舟的生物研究所参观。

参观过程中,顾方舟一边进行着动物试验,一边为总理说道:“总理,这个疫苗如果研制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后,脊髓灰质炎病将在中国彻底消失。”

周总理有些质疑地说道:“是吗?”

顾方舟看到总理不太相信的模样,立马保证道:“总理放心,我有这个信心!”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第一批液体剂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被研制出来,可问题也接踵而来。

疫苗都是需要先后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如今动物实验已经通过,人体实验又该如何进行?

思前想后,顾方舟还是决定亲自试药,随即拿起疫苗一饮而尽。

减*活疫苗,虽然*性已经削弱,但毕竟是活*,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导致瘫痪,但顾方舟还是不假思索地喝了下去。

一天、两天、三天……,直到一周时间过去,顾方舟的身体都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看来已经疫苗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脊髓灰质炎大多是出现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服用下去不管用,结果依旧无济于事,所以必须找孩子进行试验,才能真正确认疫苗是否成功。

谁家孩子不是宝?相信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进行不确定的试验,但顾方舟愿意!

他认为如果牺牲一个人,能够拯救一代人的话,已经值了!

顾方舟将刚满一岁大的孩子抱来,亲手将疫苗喂进儿子嘴里,如果没有出事,那么皆大欢喜;如果意外发生,那么顾方舟将一生都陷入无尽的自责当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顾方舟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使是睡觉也不会放弃观察孩子的情况。

同事每次遇到顾方舟,总要询问:“孩子怎么样了?有没有发烧?有没有不适的情况出现?”

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看着儿子活泼可爱的模样,顾方舟知道,他成功了!

他像凯旋而归的战士一样,一把将儿子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喊着:“成了!成了!”

年,中国第一支液体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此诞生。

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

这时顾方舟又意识到,液体剂疫苗必须在低温状态下保存才能顺利运输到全国各地,因此非常容易失效,进而导致无法覆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针对这一情况,顾方舟再次加以改良,他知道孩子们喜欢吃糖,于是就将所有疫苗都制作成“糖丸”。

年,糖丸剂型疫苗正式诞生,并在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陪伴无数国人度过“甜蜜难忘”的童年。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时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中国的代表,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庄严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31岁之前,他将“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路”,31岁之后,他将“消灭中国脊髓灰质炎”作为自己的“路”。

从风华正茂临危受命到白发苍苍完成使命,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儿童,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他无愧于“人民科学家”这一荣誉,他就是“糖丸爷爷”顾方舟!

年1月2日,顾方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顾老先生紧握着后辈的手说道:“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下祖国。”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

结语

顾老先生就是后者,他不仅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功臣,同时也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功臣。

不顾生死,奉献一生,他的功劳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和祖国将会永远铭记顾方舟这个名字。

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了顾方舟这样的颁奖辞:“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的劫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