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能分到多少核酸检测指标?有的时候一天能分到几个,有的时候整个街道一天也就几个。社区拿到指标后再往下分,主要就是看居民的病情谁比较严重,发烧时间早的、体温高的,先重后轻。
全文字,阅读约需7分钟
做了几十年基层工作的李建宇(化名),现在是武汉市某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从1月29日晚开始,她几乎每晚都难以合眼,因为不断有居民的电话打进来,有人是咨询问题,有人是寻求帮助,有人是希望平复内心的恐慌,“有一个人我陆陆续续陪他聊了两三个小时。”
从1月24日起,武汉开始对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患者实行分级分类就医制度,要求全市社区全员排查发热病人并对病情筛选、分类,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武汉市的个社区居委会、个村民委员会因此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另一条战线。
从那时起,李建宇的工作更忙了。她和居委会副主任、网格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她和十几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小区的楼宇间穿梭,用小喇叭宣传防疫常识;对着居民通讯录,挨家挨户打电话,询问家庭情况和体温;还要帮助情况各不相同的居民解决问题:要用车、要就诊、要床位、要住院。
李建宇说,“我也生过病,特别理解居民的心情,他恨不得把你当救命稻草。”
▲4辆出租车在武汉某社区待命。图/新京报APP
好在最近几天,医院和多所“医院”陆续投入使用,社区内确诊的、疑似的居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以下为新京报记者与李建宇的对话。
━━━━━
4个人,3天,通电话
新京报: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所在的社区的情况吗?
李建宇:我们社区有多户,近两万人。虽然春节期间很多居民返乡了或者出游了,仍有近万人。
社区工作人员方面我们本来有十几个人,但有些人到外地过年了,有些因为家人生病被隔离了,将近一半不能上岗。为了支援我们,区里的机关单位和街道派了工作人员来协助我们。
新京报:社区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紧张起来的?
李建宇:农历腊月二十九,我从电话里和(街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