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又出现新变化,这一次,有点猛。
一种和它相关联的怪病,正在全球蔓延。而最近一次,就发生在我们邻国——韩国。
为何这么紧张?
速度太快了。
仅仅一个多月,从欧美开始,全球已有13个国家出现,并且有死亡病例。
病情很严峻。
与川崎病十分相似——这病,被称为“儿童心脏的隐形杀手”。
连世界卫生组织都表示:要警惕这种“怪病”。
新冠肺炎发展到现在,种种“意外”说明,我们目前对新冠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
如今,病*成谜,它引来的怪病也成谜。
这种可怕的“儿童怪病”,会蔓延到我们身边吗?
此次大规模出现的“儿童怪病”
是怎么回事?
这次的“儿童怪病”来势汹汹。
最初报告病例的,是英国。
从4月份报告首例后,截止目前,英国至少有75~名儿童出现症状,已造成1人死亡,为14岁男孩。
旁边的法国,情况也不乐观。
自3月份起,已累计报告例儿童类川崎病病例,包括1名死亡病例,为9岁儿童。
情况最为严峻的,是美国。
美国有超过名儿童确诊,关联到14个州。其中例在纽约。已有3例死亡,其中包括一名5岁儿童、一名7岁儿童及一名18岁青少年。
△图源澎湃新闻
期间,以色列、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报告类似病例。
加上这次的韩国的疑似病例,发病地区已扩大到全球14个国家。
不过,放心的是,我国暂时无相关通报。
这病很严重吗?
川崎病,本身也是个谜,是至今发病原因不明的一种罕见病。
因为最早由日本的一位名叫川崎富作的医生报道,因此命名。
一般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得病。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出现红疹、眼结膜充血、舌头布满红色点点、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图源网络
这次蔓延全球的怪病,也出现了类似川崎病症状,同时还有中*性休克综合征。
据外国媒体报道,不少患儿发烧、皮疹、呕吐、颈部淋巴肿大等,部分还会腹痛、颈痛、喉咙痛、血丝眼等,并且多器官受损(心脏、肺、神经等)。
严重时还会使心脏瘫痪,危及生命。
△图源澎湃新闻
此前的新冠疫情中,儿童确诊病例相对较少,症状也较轻。
谁都没料到,大人好不容易挺过来了,现在又轮到孩子。
为何说这病与新冠有关?
目前,多国认为,这病跟新冠病*存在某种联系。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患者都曾感染新冠肺炎,或跟确诊病例有过接触。
法国的病例中,52%的患儿同时感染了新冠病*。包括那例死亡病例。
纽约的病例中,有90%的病例对病*或抗体的检测呈阳性。
前段时间,中国香港医管局曾对14名川崎病患儿进行新冠检测,结果有3人的血清抗体呈阳性。
医院曾收治的20名川崎病儿童中,11人血液中有新冠抗体。
此外,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研究发现,意大利新冠疫情暴发后,在严重地区,类似川崎病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
新冠带来的伤害,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从肺部,到多器官损伤。
那么这一次“儿童怪病”,是否跟新冠病*攻击了免疫系统,影响了免疫稳态有关呢?
目前还不得而知。
5月14日,美国疾控中心正式将它与新冠病*感染进行关联,并发布预警信号。
有传染性吗?
这次新出现的类川崎病,尚不确定是否有传染性。
而川崎病本身,是没有传染性的。
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
“怪病”只攻击孩子?
不不不。这次怪病,很可能不挑人。
川崎病发病人群年龄普遍很低,5岁以下的居多。
但这次的类川崎病不一样,年龄层稍微偏高,十几二十岁的都有。
比如美国,就有一名20多岁的成年患者。
因此,不排除成人也会有感染风险。
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川崎病最大的后遗症是冠状动脉损害。
如果在急性期(10天内)不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巨大冠状动脉瘤,或者后天性心脏病。成年后,很容易心脏病发作。
而这次类川崎病的症状,可以看出,要严重得多。
患者以后面临的后遗症,是个未知的深渊。
能治好吗?
有专家认为,新冠病*可能间接影响了人们的免疫系统,由此引发类似川崎病的综合征。
对于一些轻症患儿,国外目前已有有效治疗手段,比如使用免疫调节剂等。
一些重症患儿,则需治疗心脏炎症。
最关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
一开始由于警觉性不强,法国去世的那名9岁男孩,便错失了最佳时机。
出现高热,并伴随腹泻和皮肤红斑,但医院认为是普通的猩红热,开具处方后便让他回家治疗。
如今,医院提出控告。
会蔓延到我们身边吗?怎么预防?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已经复学了。
身边一些奶爸奶妈,听说了类川崎病的新闻,已经紧张到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暂时)。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老生常谈一句:该做的防护还是得做。
比如——
戴口罩、勤洗手
毕竟病*太狡猾
就冷不丁杀了个回马枪
让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