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雍黎
与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触方式决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频繁和长时间接触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与其接触是感染新冠病*的决定性危险因素。12月1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爱龙教授团队在重庆市万州区启动了防控新冠病*紧急科研课题的研究,对新冠病*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征、传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获得了相应的证据,该项成果于11月30日在《NatureMedicine》在线发表,文章为全国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现,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新冠病*感染的公共卫生*策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石丘玲教授、胡耀月副教授、彭斌教授、唐晓君教授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爱龙教授、杨成勇研究员和邱景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能力较低
据了解,从年2月16日起,重庆医科大学该团队与万州区疾控中心合作,针对万州区1月21日至4月10日发现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详细分析与总结。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能力是不一样的。”项目负责人*爱龙表示,通过基于万州区1月21日至4月10日发现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发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异质性。万州输入的30例确诊病例只有43%没有传染其他人,23%传染了4-7个人;而输入的9例无症状感染者,78%未传染其他人。随着代际的增加,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大部分均没有再传染其他人。
新冠肺炎传染危险因素
另外,与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触方式决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通过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频繁或长时间(8小时以上)接触病例,或在病例感染早期(5天内)与其接触是感染新冠病*的决定性危险因素。而且,被感染的可能性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
有效防控措施能极大降低传染性
项目通过复杂网络模拟发现,在没有任何防控措施的干预下,包括隔离、戴口罩、对密接者进行追踪和大规模检测,万州新冠病例数量将随着时间推移激增,在1月30日达到每日新增近4万病例,总病例数将接近56万人。
“万州防控措施有力,控制疫情迅速。”该负责人介绍,万州区新冠疫情共有45例输入病例引起,其中11例为非万病例,34例为万州病例。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梳理发现输入病例共在万州传播了4代病例,大部分传染发生在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前。在所有例万州病例中,33.7%为无症状感染者,66.3%为确诊患者。数据分析发现平均每个输入病例传染1.64个二代病例,而随着万州防控措施的加强,二代病例平均只传染了0.39个病例,三代病例则平均只传染了0.31个病例,凸显了万州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下一代病例数
随着重庆市*府于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万州区密切接触和通过聚餐发生的密切接触均急速下将,该项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了万州新冠肺炎传播过程,从流行病学研究视角证实了万州区新冠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戴口罩、对密接者进行追踪和大规模检测等的有效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感染还在持续。万州总人口为万人,全国有47个城市与万州总人口数相当,因此万州新冠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全国代表性。文章的发现还有助于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新冠病*感染的公共卫生*策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编辑:宋慈(实习)
审核: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