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麻醉岗位救人无数的美丽天使和医术尖兵
TUhjnbcbe - 2023/8/23 20:17:00
北京知名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近日,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被救护车送到武汉医院急诊科,该患者入院时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已失血休克、命悬一线。此时的麻醉科主任胡玲博士正准备赶回老家看望因接受抢救而暂时脱离生命危险的外公,医院的一个紧急危重抢救求助电话打乱了她的计划,没有丝毫犹豫,医院,投入到抢救患者的工作中。当时,患者已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脉搏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70/40mmHg的情况。医院立即紧急启动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医务人员跑步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胡玲凭借多年抢救此类患者的丰富经验,迅速做出患者心脏破裂、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并严阵以待,带领麻醉科医护人员做好一切抢救安排和部署。

此时,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瞳孔散大。胡玲立刻指挥全场开展抢救工作,建立大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补液,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备自体血液回收机,交叉配血,抗休克及心肺复苏等治疗。外科的医生们也迅速开胸,切开心包减压,大量血液及凝血块溢出,心脏恢复了跳动。但过一会儿,患者的血液又自心脏破裂口喷射而出,导致胸腔大量积血。胡玲沉着应战,在采取一系列的抗休克治疗、采取保护心、脑、肾功能措施及外科医生的“补心”等处理后,手术顺利结束,病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40分钟,胡玲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正是应了那句“外科医生管治病,麻醉医生管保命”。术后第三天,患者已能进食及下床活动,最终完全康复出院。

“心脏破裂伤属胸外科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率很低。除了手术专家高超的技术外,胡玲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快速的应急反应、默契地协调配合和专业的业务水平,是这场‘生死竞速’的制胜关键!”外科医生这样评论。

手术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当胡玲赶回老家时,她的外公躺在床上,永远地停止了呼吸;输液管里静脉反流的血液已经凝固不动;孩子趴在床旁睡着了;自己的手机里还留着昨晚家人催她回老家和年幼的孩子紧急无助时打过来的几十个未接来电。那一刻,她的眼泪瞬间模糊了双眼,胡玲再也无法抑制悲伤,失声痛哭起来……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生命,尽心尽职”,胡玲始终牢记从医时许下的诺言。她把心里对外公的愧疚化作工作的动力、化作对患者的关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医者仁心”。

年出生的胡玲是医学博士、留美访问学者。年加入中国共产*,现为武汉医院麻醉科主任兼外科*总支书记。她参加工作以来连续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科主任的荣誉称号、并获取武汉科技大学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手标兵第一名、十佳优秀硕士生导师、武汉市青年骨干人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同时分别在武汉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武汉市医师学会麻醉分会、武汉医学会疼痛学会担任委员;武汉市麻醉质控中心、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委员会担任委员和常务委员。

胡玲自毕业14年医院临床一线,分别在武汉、北京、上海、美国等地区和国家进修学习。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她以自己过硬的医德、医风、医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医院的安排下前往美国芝加哥的医学中心进行一年的访问学习,随后,她将在国际上学来的先进科研方法成功运用于临床转化医学方面,先后在SCI类杂志上发表了16余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近50分。同时带领科室的年轻力量主持和参与一项国家级自然基金、二项省级基金及一项科技厅基金,并将科研方法和所得的结果成功运用于临床获得较好的效果,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疫情防控期间,她又带领科室团队发表高倍引论文,助力了医学院临床医学进入全球ESI1%行列;通过凝练方向,亚专科麻醉分组初步形成,胡玲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分别在麻醉、疼痛及质控等方面担任职务,经常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每年有数次大型会议授课、发言及主持。

工作中的胡玲

人们说,麻醉专业是外科医生心中的定海神针、全院医生眼中的救命天使、患者心中永远的生死之交。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其实是一个全科医生,必须了解外科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且熟知从头到脚各类外科手术的精细步骤和过程。根据严重程度和手术大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作出预判和准备,以防术中突发情况的发生。麻醉医生要根据手术步骤提前决定麻醉用药和血管活性药的增减,以保障手术的平稳进行。还必须知道各种内科急诊抢救的病理生理知识,以利于患者出现心肺脑等方面的各类并发症能够在几秒钟能迅速地处理。临床麻醉绝对不是大家想得简单的打一针,就完事的轻松的工作。对麻醉医师来说,需要拥有对于危重病人综合状态的管理的判断、迅速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每一个病人就好比一种机型,麻醉医生对每一个个体都需要熟知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手术对病人的操控都不一样,如何预防,如何超前预判并迅速解决问题要了然入心、比如每个人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指标,肝肾功能等危害程度……需要根据你的身体状况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决定你是否可以进行手术,并且采用何种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也就是量体裁衣根据病人不同体质制备不同麻醉方案。

胡玲走上麻醉医生这条路时就深深明白,麻醉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沉下心,不浮躁。不仅要肯于动手,不怕脏累,还要在战术上重视麻醉,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即便是小病小手术,也不能丝毫大意。因为一个因口腔麻醉小手术而变成植物人的案例的教训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麻醉工作无小事,超长待机是常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即使休息时间,只要接到科室电话,她都会立刻赶回工作战场,在无影灯下与死神抢夺生命,让奇迹无数次在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疼痛病房、内镜中心、甚至各个临床科室的抢救现场发生。

工作中的胡玲

一位高龄的老爹爹,为了彻底摆脱人生最后一摔的厄运,要求做髋关节骨折置换手术,可是他还合并有胸腔积液、心脏瓣膜病、低蛋白血症、中度贫血、低钾,求医难度可想而知。这是第四次手术,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腹腔有严重粘连甚至出血的可能,怎样让这位老爹爹安静地睡着,又能平稳地醒来成了大家手术前的难题。结合老爹爹的身体状况,从麻醉术前访视、术前科室讨论,胡玲带领麻醉医师们反复斟酌,制定最佳的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从保温,有创监测,血气分析,呼吸管理,各种药物合理调控,术中精细到0.8毫升药物,术后辅以B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等多方面,让这位老爹爹整个手术期的管理过程,都非常平稳,循环波动在10%以内。在胡玲的指导下,麻醉团队与外科医生团队配合顺利完成换髋关节手术。老爹爹术后站起来,对外科医生感激说:“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你更要感谢麻醉科的胡主任,幸亏她在,否则这个手术做不了。”外科医生回答说。

在外科医生眼中,只要胡主任在身边,就像吃了“定心丸”,没有做不下来的手术。“主任,这个声门看不到,气管导管插不进去!”“主任,这个硬膜外穿不进去!”“主任,这个小孩儿喉痉挛,给不进去氧!”“主任,这个病人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是个嗜铬细胞瘤……”从各项麻醉操作,到各类病人的麻醉管理,甚至麻醉并发症的处理,胡玲和她的团队都是认真细致的对待,从不含糊,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外科医生说:“这个病人病情危重,赶紧把胡主任叫来!”

产科医生说:“这个产妇情况不好,胎儿窒息,需要抢救,立刻把胡主任叫来!”

从医十多年,承担全院急诊抢救工作的麻醉工作性质让胡玲手术挽救的生命从新生儿到危重老人不计其数。

她说:“我们的职责是守护生命,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治学严谨、技术精益求精是医生必须的工作态度。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做好一例麻醉也许没有人记住你,但是没有做好一例麻醉,患者会记住你一辈子。”很多在外院被定为不适宜做手术麻醉的患者抱着最后医院住院治疗,为了给患者创造一次生的希望,胡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她常常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积极向国内外同行学习相关经验,不断的优化麻醉方案,配合手术医生的精湛操作,使得许多被判了无希望接受麻醉的患者通过麻醉手术后得到新生。

据悉,在她办公室的柜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15本厚厚的手抄笔记本,每一页都被她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手术麻醉、疼痛前沿知识、危重病人的用药更新特点、小儿专业治疗现状、神经病学疼痛等内容。几十万字的学习材料、经验总结,是胡玲的“心头宝”,这也是每天科室晨交班必定交流的学习素材。

爱看书,爱记笔记,善总结。这是胡玲从年轻时就养成的好习惯。在她看来,一名好的麻醉医生,一定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她说:“没有百战百胜的将*,也没有全无差错的医生。重要的是,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犯错误的经验教训,把自己摆进去,认真读书学习,假设遇到同样情况,如何处理会更好,争取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麻醉医生就是要把药物的效果最好地呈现出来,让患者舒适地进行手术。”十几年来默默无闻的工作,胡玲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无私的奉献给医疗事业,她赢得了来自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口碑。单位的同事介绍,麻醉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尤其是儿童、聋哑的患者,他们在手术前心情都会极度焦虑,有的患者因为焦虑恐惧的情绪,有可能会导致手术的延期或者手术无法正常开展。胡玲和她的伙伴们便利用卡通漫画的形式,以“术期患者需要注意和想要了解的内容”为主线,详细讲解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用这种直观、轻松幽默的形式,向患者讲解了这些之前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内容。


  聋哑人“有苦也说不出”,这需要医务人员更耐心,给予更多的关爱。胡玲介绍,有一名患者是60多岁的孤寡老人,因为需要进行胃部的间质瘤切除手术,刚进手术室时,患者很紧张,一直在流泪,而且她听不见医生说的话,也无法立即给出反馈,为了让患者放松以便进行手术,她用手温暖地抚摸患者的头部,用写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用通俗的文字,让患者能看明白。这样做简单明了并能准确传递有效信息,也传递了温暖和爱。

胡玲与患者沟通

武汉某大学大二学生,不慎从5楼坠落严重受伤,被急救车迅速送往武汉医院。医院时该患者已不省人事,体温只有35.6℃,面部肿胀畸形,口腔、鼻腔不断涌血,被诊断为“高处坠落伤,骨盆、右侧股骨颈骨等多处骨折,急性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重度昏迷”。情况非常危急,各科室医生前往手术室紧急会诊并参与抢救。由于失血严重,患者急需大量输血,加上天气寒冷,输血量又特别大,给血液加热仪器忙不过来,时间紧迫,为了和死神赛跑,麻醉科主任胡玲带头与参与抢救的6名医护人员主动当起“人肉加热器”,把50余袋血袋放在胸口和腹部,用体温帮助血袋的血液快速升温,才使温暖的救命血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体内,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术,医生们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整个手术共输血达毫升,相当于给全身换了两遍血,终于,该同学恢复意识,生命体征慢慢稳定。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危急,随着武汉“封城”,空气中似乎到处都弥漫着新冠病*的气息,湖北人“感冒”,全国人民都在“打喷嚏”。医院作为湖北省医院,她被紧急调整到发热门诊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有着多年*龄的年轻*员,迅速拿起电话,一个打给孩子,安排他回老家跟爷爷奶奶待在一起;一个打给远在美国学习的丈夫,叮嘱他如果自己有什么不测,请安排好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则是打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这段时间非常忙,需要帮助病人,不能联系他们,请他们安心。十分钟后,胡玲便开始投入工作,正式打响了一场与疫情赛跑的战役。

临近春节,物流停运,企业停工,又逢恶劣雨雪天气,防疫物资极其匮乏,一线医务人员甚至已经准备好穿纸尿裤,再用保鲜膜把自己包裹起来,以起到防护作用。情急之下,胡玲利用私人关系,调动国内外各方资源,募集各类紧缺防疫物资,其中有来自美国芝加哥的防护服、来自日本的护目镜、来自国内友好人士捐赠的喉镜等价值共计近百余万元的医护用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热门诊的物资供应问题。

发热门诊工作第一天,困难接踵而至:只睡了两个多小时的胡玲突然接到电话,一名医生因为确诊新冠肺炎不能按时到岗,这对于人手短缺的门诊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的门诊,重症患者如潮而至,轻重症患者已塞满门诊大厅。顾不上考虑太多,胡玲安排好手头工作,立即顶替因病不能到岗的同事,当起了发热门诊的医生。谈起这段经历,胡玲介绍,有两个病例令她印象深刻:第一个是她接诊的第三名患者,一个体重超过斤的肥胖患者,因其迟迟未进诊室,胡玲走出诊室查看情况,发现该患者被家属搀扶着艰难移步,眼看就要晕倒在门诊的走廊上,胡玲没有犹豫,立刻用肩膀撑住患者,迅速将他拖到对面抢救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经过2个多小时的按压,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舍小家顾大家,她交出疫情防控合格答卷。在发热门诊,胡玲的工作是不固定的,要了解患者病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要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结合患者病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为每位患者制定精细的治疗方案;要冒着被病*感染的风险近距离直接接触患者,为其采集咽拭子标本;要在生活上照顾、关爱患者,还要在心理上疏导、鼓励患者,缓解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激励他们战胜病魔。在这样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的环境下,胡玲一坚持就是10个小时,源源不断地抢救患者,也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回到家她还要开启另一个战场:看完当天医护门诊的视频录像,查看接诊过程是否存在防控疏漏;利用休息间隙,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醉岗位救人无数的美丽天使和医术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