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题:感谢有你,以生命守护生命——致敬年“最美医生”
新华社记者屈婷、王秉阳、董小红
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经常上班第一件事不是背着药箱出诊,而是扛着一个扁担去取药。整整34年,她用并不太强壮的肩膀,挑起了一座海岛上多名居民的健康重担。
她就是王锦萍,是年感动了无数人的“最美医生”之一。丁文祥、王文涛、杨惠云、健康扶贫团队……这些“最美医生”,不止有医术之精妙,还有医德之美好。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医者之美。以生命守护生命——这样的医者,值得尊敬;这样的事业,令人动容。
白衣披作甲,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的第一道防线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船,是连接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岛上唯一的村医,王锦萍就没睡过一个整觉。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多,只要有船只来岛,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码头,对所有上岛物资、人员进行检查。
留守海岛的多半是老年人,一旦疫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依伯、依姆,看看这些宣传图册,记得勤洗手、少出门、外出戴口罩哦。”王锦萍问诊时总不忘叮咛,晚上,她还把手机放在枕头边,就怕听不到电话声。
广东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蔡卫平不是没有怕过——17年前,他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不幸感染病*,躺了整整一个月。这一次,他还要去前线吗?
“我曾经历过那种绝望,深知患者求生的心情,所以作为医生,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生的希望带给每位患者。”蔡卫平再次主动请缨,又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医者白衣披作甲,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的“硬核”防线。
要控制疫情,必须首先锁定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危急时刻必须有作为、敢担当。
这位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余年的老将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率领团队,打破常规,初步判断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为疫情控制赢得时间。
“中国用创纪录的短时间甄别出病原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感叹。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到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以徐建国为代表的中国疾控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徐建国说:“战‘疫’没有尽头,但坚守就是常备不懈,一生做好一件事,关键时刻才能一锤定音。”
大爱成就大医,他们以妙手仁心创造生命的奇迹
70年前,一本辗转得来医院出版的小儿外科学专著,在丁文祥的手中发扬光大,竟促成中国小儿外科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疫病横行,人民缺医少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更是“绝症”,曾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
丁文祥开启了令世界侧目的艰苦攀登:从泌尿外科起步,一项项填补小儿外科领域的空白……年,45岁的他带领团队与上海电表厂合作,自主研发了国产小儿人工心肺机,并运用该技术成功抢救了一名18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众多先心病患儿从此获得新生。
如今,中国小儿心血管学科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当诸多荣誉涌向丁文祥,他却低调地在杏林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人们不会忘记,88岁的神经内科专家饶明俐像学生一样席地坐在楼梯台阶上,认真听学术会议的样子。这位耄耋之年却不小心成为“网红”的老教授风趣地说:“谁叫我要参加的会议还没开始,我就是去蹭个座的。”
90高龄的妇科圣手柴嵩岩至今仍坚持一周四诊,年门诊量逾万人次,为无数女性病患送去健康。从医70年,她创建“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知识体系”享誉海内外,带出了一支顶尖的中医妇科团队,被患者誉为“杏林凤凰”“子孙奶奶”。
加号,是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诊室的常态。他的原则是:外地病人,尽量加;眼肿瘤病人,必须加。这位“一号难求”的顶尖眼科专家总是想多看几个病人,“看到患者重获光明,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生躬身苦干,执着于解决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重大问题,为事功勋卓著,为人却低调平和——他们就是大医精诚的最佳写照。”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说。
用大爱托举生命,他们甘当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我不想肚子那么大起来痛死。”挖虫草的藏族姑娘卓玛(化名)最盼望见到的人,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王文涛。
卓玛说的“肚子大”,其实是包虫病引发的肝部肿块。在高原牧区,它又被称为“虫癌”,手术治疗难度大,是一种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地方感染性疾病。
每年多次在藏区巡诊的王文涛,经常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医院能开展,王文涛带着团队硬是攻下了这一巅峰级的外科手术,解决了晚期包虫病治疗的诸多难题。
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的分毫不差,灾难一线的大爱无疆……如果世间有奇迹,其中一定有医者的创造。
“从投身护理工作的那天我就想好了,此生要做患者康复路上的左膀右臂。”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西安医院主任护师杨惠云说。她那看似柔弱的双手,不知从生死线上拉回多少陷入绝境的病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惠云主动请缨,随医院援鄂医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最危险的“红区”护理危重症病人。在她带领的团队精心护理下,不少患者转危为安。
生命奇迹的背后,源自医者不懈的攀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肖颖彬,带领一个医生平均年龄仅28岁的“娃娃科室”,勇敢向心脏外科医学的制高点“冲锋”: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胸腹连体儿分离、全球罕见“异位心”婴儿心脏复原……
“哪怕病人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的努力去救治。”这是肖颖彬最常跟团队说的一句话。
直到现在,吉钓村村民吃的药,还是王锦萍一担担从渡轮挑回村里。常年挑担,磨光了家里的扁担,还让她落下了风湿关节骨痛的病根。但即使这样,她也不愿意走。
“我愿意做一辈子海岛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王锦萍说。
以大爱托举生命,接力护佑人民健康——中国医者之*,始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