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的宝宝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免疫力弱,是最容易生病的时期。宝宝生病时家长会非常心疼,甚至会“病急乱投医”,喂宝宝吃损害健康的药物。
小丽的宝宝最近老生病,邻居给小丽推荐各种偏方和药物,小丽都试了,宝宝还是没好。医院,医生提醒她千万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不当毁一生?这些药尽量别再给孩子吃了。
一、四种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如今我国药品的质量检测水平逐渐提高,药品的疗效也越来越显著。但是药品使用环节是否安全,仍然是影响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毕竟不是每个患者都能直接在医生面前服药,用药不当问题亟需解决。
每个孩子的身体都是娇弱的,用药不当不仅无法治愈病情,反而会导致引发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目前我国约有上千名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家长们要对此负很大的责任。四种用药误区,赶紧远离!
1.用药太“贪心”
据研究证明,孩子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大部分都是由于用药过量。
有些家长认为:每天多吃一点药,病情就会好得更快,所以在孩子生病时有些家长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往往会增大药物剂量。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给患者开不同剂量的药品。有些非处方药中的说明书也会标明不同人的用药剂量。药物过量
只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没有好处,病也不会好得更快。
2.捏鼻子喂药
孩子生病是在所难免得事情,但是有些孩子对吃药非常抗拒。多数药片都有苦味和刺激性味道,孩子闻到或尝到后就会觉得恶心。因此家长会采取捏鼻子喂药的方法,其实这种方式并不科学。
捏鼻子喂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可能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中耳炎等疾病,损伤鼻黏膜鼻腔血管,孩子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后还有窒息死亡的危险。所以家长在喂药时需要和孩子耐心沟通,不能使用蛮力。
3.过期药品继续服用
有些家长会给经常生病孩子准备家庭小药箱当孩子在深夜感到不适时就可以及时吃药,医院。许多家长认为药品没有保质期,只要药没有暴露在空气中,就能一直吃。真的是这样吗?
药品过期后,有效成分会被降解产生杂质,药效会大打折扣。平时家长不让孩子吃不新鲜的食物,在吃药问题上,家长更应该格外注意,不能觉得浪费就不舍得更新药物。
4.认为民间土方能治病
虽然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通过植物和一些天然物质解除病痛。在现代社会,医疗条件有保障,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在孩子生病时,医院进行治疗。
有些老人会让新手父母尝试一些过去的治疗土方,但是使用偏方时务必要慎重,提高警惕避免受骗。盲目尝试偏方,浪费金钱是小事,对孩子的健康来说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二、九种儿童用药“黑名单”
1.二甲双胍片
10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服用二甲双胍。在医学界,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神药”,能有效稳定血糖。有些家长想让肥胖的孩子通过服用二甲双胍来减轻体重,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吃。
2.阿米替林片
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服用阿米替林片。阿米替林片用于治疗抑郁症,是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儿童服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损伤肝脏和心脏功能。
3.曲马多缓释片
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服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曲马多缓释片是精神类止痛药,能缓解中度和重度疼痛,多运用于治疗癌症疼痛。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甚至导致癫痫病发作。
4.小儿氨酚黄那敏
6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服用复方感冒药。有些妈妈会在孩子发烧时,喂孩子吃小儿氨酚黄那敏,孩子的感冒一直没好,就会一直服用。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会导致肝脏衰竭。
结语:
未按标准剂量服药、服药方式不合理、服用过期药物等行为都在损害儿童的健康。孩子生病时,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错误地喂过药?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事,家长只有认真负责的照顾孩子,才能和孩子渡过“难关”。以后千万别用错误的方式喂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