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鹦鹉热危险已造成1人死亡
TUhjnbcbe - 2022/4/8 23:15:00

自今年9月上旬开始,医院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长,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经实验室检测宏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

一、何为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

二、鹦鹉热的病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隶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属共有四个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牛羊衣原体。后者未发现对人类有致病性,对人类致病的前种衣原体,是能通过除菌滤器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在宿主机体的上皮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有其独特的发育周期。在易感的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嗜碱性染料及革兰染色阴性。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上不能增殖,而是从真核细胞获取热能。在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壁上分布有属和种特异的两类不同的抗原结构。

三、传染源

主要为鸟类,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有传染性,所以也是传染源。

四、传播途径①呼吸道传播当被感染的鸟类的尿液、呼吸分泌物或干燥的粪便被雾化(即通过吸入该有机体可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以非常细小的水滴或尘埃颗粒的形式在空气中分散)。②接触传播包括间接接触传播,人和带病禽类嘴对嘴接触、被感染的鸟类咬伤及触摸被感染鸟类的羽毛和组织,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获得感染。鸡螨、虱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五、人群易感性

本病的暴发,多发生于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在其生产活动或加工过程中,同时有大批人员受到感染,以至引起较大规模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常见。从临床上复发和患者的再感染表明,本病无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种效果仍不理想,故对易感的健康人群尚少有效的防护手段。因此,本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六、临床表现

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潜伏期1~2周,长者可至45天,体温在~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误诊为脑膜炎。

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疸则为累及肝脏。

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预防鹦鹉热呢?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接触禽鸟后要彻底洗净双手;、如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时尽快找医生诊治。那么对于家禽类相关职业人群、打算或者已经饲养了宠物鸟的人士,该注意哪些呢?1、向持牌动物售卖商购买禽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或不明的宠物。2、如家中有多个鸟笼,置放时应注意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清洁鸟笼或处理鸟类的粪便,分泌物或羽毛尘时,需戴上手套和外科口罩。4、在清洁受污染的物件之前,应该使用水或消*剂润湿表面,避免干扫或使用吸尘机/高压水枪,以尽量减少羽毛,尘埃和粪便的飞扬。5、彻底用洗涤剂擦洗,去除所有粪便,然后消*和用水冲洗所有物品。6、还要记得在接触鸟类或其粪便后,用清水和皂液彻底洗手。7、避免将禽鸟置放在过度挤逼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8、隔离和尽快将带病禽鸟带到兽医处治疗。9、避免与带病禽鸟有亲密接触。10、职业高风险人群(包括禽类贩卖和屠宰人员),如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时除尽快就医外,应告知临床医生其特殊职业接触史。

来源

科普中国,工人日报,丽水疾控

编辑

咏春康护小编团

1
查看完整版本: 鹦鹉热危险已造成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