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莒南县十字路镇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
在这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医院多个科室震撼上演……
9个月大的婴儿,突然脸色发青、呼吸困难
“医生,请救救我们的孩子……”6月17日下午3点左右,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对神情慌张的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婴儿,医院儿科急诊。
孩子立即医院小儿内二科,当时这个9个月大的婴儿憋喘厉害,症状凶险。由于父母之前带孩子做肺部拍片检查没有发现异物,小儿内二科主任潘筱初步怀疑孩子症状为急性喉炎。
潘筱一边安排为婴儿进行急救,一边立即请耳鼻喉科一病区主任李钦火速前来会诊。此时,婴儿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非常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度,在李钦的建议和陪同下,患儿被迅速转到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送到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孩子,一般都是紧急情况。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韩明英急忙接过婴儿。韩明英看到,婴儿出现四肢无力、口唇发绀、声嘶、发烧等症状,心跳每分钟达到两百多次,情况十分危急。
接诊后,韩明英第一时间为患儿做了急救、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孩子呼吸,吸氧,心电监护等,经过治疗后,心跳降至/分,同时烦躁的情绪稍有缓解,但呼吸困难症状未见好转。
此时,婴儿的父亲张先生和母亲周女士急得直搓脚,焦急地等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外。
喉管竟有异物,医护“飞奔”只为争分夺秒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经过治疗后,婴儿心跳每分钟降至次,呼吸困难的症状仍然存在。一直在旁陪护的李钦和韩明英沟通商讨后,果断作出决定,立刻为患儿进行喉部CT检查,以明确气管内是否有异物。
为能让患儿顺利进行CT检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彭玉凤抱着婴儿一路小跑,护士王美娟拿着吸氧袋在旁紧跟。在柔声安抚声中患儿逐渐平稳,经过CT检查,结果发现喉气管处有高密度影,婴儿喉管里果然有异物!
情况紧急,孩子必须马上进行喉镜下异物取出。李钦立即决定将患儿转入耳鼻喉科进行手术,并迅速通知手术室提前做好术前准备。为争取抢救时间,彭玉凤和王美娟两名护士又抱起孩子飞奔至手术室,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就此开启。
外科楼手术室在护士长郭允慧的带领下早已做好了术前准备工作。患儿成功进行全麻后,李钦在医护团队的协助下,顺利施行了气管异物取出手术,成功取出异物。
手术中发现,异物被卡在声门及气管内,且由于异物滞留时间较长,已被大量炎性纤维渗出物包绕。
婴儿喉部的异物,原来是一片锌钙特口服液瓶口上扭下来的塑料片。这个塑料片被卡在婴儿声门及气管内,让婴儿呼吸困难,险些酿成大祸。
手术后,当李钦把婴儿送到孩子父亲张先生手中时,这位一米八的汉子留下滚烫的泪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回了我孩子的命……”
孩子玩耍误吸“塑料片”,多日未查出原因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回想起来,小婴儿的母亲周女士仍然心有余悸。
据周女士介绍,小婴儿名叫永硕,他们家住莒南县十字路镇。几天前周女士在洗衣服时,将孩子放到地垫上肚子玩耍。一眼没看住,小永硕摔了一下,突然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声音都变成了两种声音。”
“开始以为是肺炎,医院检查后,并没有发现相关症状,肺部CT也未发现异物,但是小永硕依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咳嗽沙哑、发烧等症状,真把我们急死了。”周女士说。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小永硕的父母将孩子送到了医院急救。随着喉部异物顺利取出,一场危机最终化险为夷。
6月19日,在医院耳鼻喉科一病区,记者见到了小永硕。小萌娃的精神状态很好,张先生和周女士正在办理出院手续。“医院的医生,把我家孩子的命救了回来。”周女士说。
医院耳鼻喉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晓燕说,婴幼儿出现“气管异物”的情况比较常见,虽然不是重症,但一旦出现十分紧急。家长在看护婴幼儿时,一定要有预防意识,尽量少给孩子喂食诸如花生米、豆类、葡萄干等食物,孩子吃饭时不要嬉戏、哭闹,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内造成危险。
另外,王晓燕提醒,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气管异物”急救方法。一旦发生“气管异物”最常用的是:让患儿头向下,一手抱其腹部,另一手拍打其背部正中,让患儿吐出异物。
临报融媒记者邵明习
通讯员杨慧慧